9月2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应邀莅临我校,在李白河校区盐都大剧院,以《数字革命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做学术讲座。
校长庹先国介绍了王成善院士的相关背景,并对王成善院士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王成善院士围绕《数字革命的挑战与机遇》,通过详实的案例及前沿的资讯,向大家展示了未来数字革命的各种可能。
王成善院士提出,技术性爆炸是以天为单位在发生,通过ChatGPT的到来,人类想象力或许已跟不上人工智能的技术速度,常规性的脑力劳动容易被算法替代,随着AI能力不断增强,大语言模型(LLM)将从金融、法律服务、软件外包等常规性的脑力工作开始,逐步代替人类工作。王成善院士和大家讨论了数字革命会带来什么、数字革命的到来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迎接。进一步分析了挑战面前中国的应对策略及方向,通过杭州城市大脑、浙江大学、深时数字地球(DDE)的真实案例来告诉大家,数字革命未来已来。
王成善院士还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针对数字革命特点,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及兴趣爱好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让同学们进一步地了解到,数字革命的未来还在年轻一代身上。会后,同学们纷纷上台与王成善院士合影留念,并探讨数字革命的相关问题。
学校领导、各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政负责人、李白河校区2023级部分新生聆听了报告。
王成善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DDE)国际大科学计划执行委员会主席。曾任成都理工学院副院长、成都理工大学首任校长。曾任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463和555项目主席,连续担任两个国家“973”项目和国际大陆钻探计划(ICDP)“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基金委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共发表中英文专著和教材18部,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PNAS、Nature Geoscience、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57篇,总被引18894次,H指数66。通过近50年在青藏高原和松辽盆地以及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对比研究,在白垩纪古环境与古气候、构造隆升与沉积响应和含油气盆地分析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1)、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奖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与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内的 10 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获李四光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和美国地质学会Fellow称号。牵头发起“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并推动其成为国际地科联认可和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的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