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颁奖仪式在成都举行,省委书记王晓晖出席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主持会议,我校副校长罗惠波教授参加大会。
会上公布了202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我校再创佳绩,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由我校汇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大学、重庆大学、泸州智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创新成果“传统浓香型白酒精准酿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2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由罗惠波教授牵头,联合生物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黄丹、田建平、张贵宇、黄丹平、黄治国等多名教师组成的跨学院、跨学科团队完成。项目围绕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控制技术、智能化上甑技术及其装备开发等开展工作,开发了球形回转固态发酵罐及其测控系统、创新了探汽上甑装备、建立了白酒固态发酵窖池内发酵温度的控制方法。成果的实施改善了酿酒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最大限度地还原窖池发酵的自然状态,并实现了应用视觉信息进行系统非接触式数据采集及发酵罐内部参数变化实时测量和控制;克服了常规上甑设备结构复杂,能耗高,不能达到上甑技术要求的问题;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利用行车和抓斗进行糟醅的入窖和出窖操作时需要进行得反复的和大工作量的踩窖,大大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工成本。针对浓香型白酒生产由经验型向精准化转型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四个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首次系统解析了国宝窖池酿造微生态机理、首次创制了厌氧封窖技术及装备、首次研发了基于AI“机器学习”的智能上甑技术和基于图像识别的原酒智能分级系统、首次创制了高粱预处理、配料、拌料等白酒酿造配套装备及系统集成,全面提升了泸州老窖的固态酿酒产能,实现出酒率提高了26%,优质品率提高了30%,生产效率提升了70%,产能利用率提升13%。该项目共取得发明专利32件,实用新型专利28件,软件著作权4件,发表学术论文66篇,主持制定国家标准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是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创新成果。
由我校汇同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蓝逸高原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创新成果“牦牛乳高质全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新产品开发” 荣获2022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获奖项目由生物工程学院宗绪岩教授团队完成。项目围绕“牦牛乳全值利用、牦牛乳高质保持、副产物高附加值新产品开发”开展深入研究,首次实现了高原牦牛乳高质全利用关键技术集成及系列新产品应用转化,突破了行业发展瓶颈。该项目取得科技成果评价1项,授权专利34项,发表论文10篇,制订团体标准2项,创制牦牛乳加工实用设备装置10余件,开发出牦牛壮壮调制乳、牦牛乳饮品、牦牛乳清饮品、牦牛乳冰淇淋、奶酪冰淇淋、牦牛乳奶酪酥、藏式奶茶等系列牦牛乳制品10余个。
由我校汇同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创新成果“高性能WC-Ni硬质合金开发及产业化应用”荣获2022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该项目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永中教授团队完成。项目针对我国WC-Ni硬质合金存在的烧结致密化困难、控碳难度大、易形成“镍池”异常组织等关键科学难题,产学研联合攻关,通过仲钨酸铵分级耦合闭式气流磨、第二类碳化物微量添加强韧化合金、“分段球磨+预加载压制+控碳烧结”一体化制备技术的集成创新,突破了高性能WC-Ni硬质合金的批量制备技术瓶颈。
由我校汇同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创新成果“高性能动力电池用单晶型镍钴锰酸锂材料柔性生产技术与装备研究”荣获2022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该项目由化学工程学院雷英副教授团队完成。项目基于固相晶体生长理论,开发了动态预烧结与多步烧结结合的新烧结工艺,促进了晶粒生长及颗粒一致性;应用了多元高熵掺杂、表界面定向修饰的双重耦合强化策略提高了单晶的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创新去微粉闭环粉碎技术,改善单晶粒径分布,提高了生产效率。
近年来,学校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持续产出,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构建跨学科、大协作、高效能的科研创新团队,积极深化产学研用融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以市场为纽带、政企研多方参与的创新生态圈,全力打造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主战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释放潜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