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公告  站点新闻

【献礼二十大•建功新时代】我校2022年优秀科技工作者展示(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5-30浏览次数:2792

222.webp.jpg

       2022年5月30日是第6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我校遴选出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激励学校广大科技工作者敬业奉献、奋发有为,以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的精神献礼党的二十大。


材料学院--附青山标准照.jpg

       附青山,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四川省特种炭石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荣获“自贡青年五四奖章”、自贡市“盐都百千万英才计划”盐都科技菁英,自贡市“盐都节能环保新青年”、“自贡市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先进个人”,入选四川轻化工大学“652学者计划”青年拔尖学者,获四川轻化工大学“颜德岳院士奖教金”、“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获自贡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勇于选择涉及国济民生的能源领域的创新课题,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标。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国际top期刊及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件。曾获自贡市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张颖君照片.jpg

       张颖君,材料学院。近年来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项,总科研经费近300万元。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2篇文章分别获得中国腐蚀与防护优秀论文奖,《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第一届青年编委。在2020年获“颜德岳院士奖教金”,2021年被评为学校首届“652”青年拔尖学者,2021年获四川省腐蚀防护学会“青年科创人才”奖,2021年获自贡市“优秀党员”荣誉称号。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带领团队解决了3万吨TDI釜底废料的资源化处理利用难题,自主研发的镁合金特种防腐涂料已在军工领域应用。获自贡市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盐都百千万英才计划盐都创业菁英称号,入选盐都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非金属耐蚀材料及先进制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涂料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马小燕 证件照.jpg

       马小燕,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于2010年及2017年先后在兰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取得学士及博士学位,现任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药物)全合成、有机合成方法学与含氟单体及其材料的研发。到校工作以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中文核心B刊论文1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项目、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自贡市重点创新项目、五粮液集团公司产学研合作项目、四川理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和珠海优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横向项目等多项,推进完成10万元成果转化一项。获评第二届四川轻化工大学“五粮液贡献奖”三等奖、“盐都百万计划”优秀科技人才和2020年四川轻化工大学“优秀教师”,入选首批四川轻化工大学“652学者计划”青年拔尖学者。

范华军-照片.jpg

       范华军,化工学院。过去20年在美国承担并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超过1500万美金,在计算化学、新材料设计和开发、复合材料在新能源上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在ACS Nano,Chemistry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Organometallic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n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SCI-indexed国际学术杂志发表50篇同行评议的期刊文章,以及超过90份会议论文。在校期间承办美国化学学会ACS 2022年春季国际会议分会场,这是在ACS145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在美国本土主会场外举办的海外中国分会场,也是四川轻化工大学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国际性大型学术会议。获选多个人才计划,2017年荣获宁波市“甬江学者”称号,2019年入选“云南省千人计划”,2021年荣获宜宾市“领军人才”和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称号。先后主持、参与了四川轻化工大学”“形貌与材质对3D药物释放机理的研究“人才项目、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影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因素和对策”、四川省科技厅“引进和建设化工智能设计的国际创新团队”项目、校教改项目、中印巴项目、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高镍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的理论探索”等多个项目,并与宜宾市天原集团、浙江中控、五粮液集团等企业开展科研合作,自2019年以来的短短两年多时间,已获得省级、校级和横向等科研项目经费316万。

刘小楠照片(蓝底).jpg

       刘小楠,硕士生导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海天集团博士后,科技部、日本外务省“樱花科技计划”访问学者,盐都特聘专家(天府人才计划B卡),学校首批“652学者计划”青年拔尖学者。现任四川轻化工大学融合办主任、科技处副处长、高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副秘书长,四川省军民融合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负责人,海天集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四川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防治分会副会长。四川省青年科技联合会理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项目评估咨询专家,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评审及验收专家,是MSE、CCM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特异性结构材料设计、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研究,在催化、三废安全处置、生物医用及国防军工等领域予以应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中科院SCI、JCR分区文章20篇;主持、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项目20项;申报、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合著科学出版社专著1部。获得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邹伟-照片.jpg

       邹伟,化工学院。以国防军工和尖端装备开发所必需关键原材料-高性能氟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特种含氟单体开发、含氟精细化学品开发,特种聚合和后处理技术以及氟材料新型复合加工技术等领域研究。承担国防军工重点研发项目3项,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接受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多项,到校科研经费超800万。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与了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的申报工作,并任高性能氟材料研究中心的副主任。

近年来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以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3篇(1区1篇),研究成果高性能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产业化技术开发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获2020年“盐都科技菁英”称号,四川省科技系统先进个人。

照片 郑汶江.JPG

       郑汶江,化工学院,副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652学者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盐都百千万英才计划”盐都科技菁英,四川轻化工大学“优秀教师”,“盐都万人计划”优秀科技人才,2019年度及2020年度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职工年度考核优秀。主要从事氟材料的复合与改性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纵向项目7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防重点研发项目子项1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四川省军民融合办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科研经费累计300万元。在上述项目的支持下,先后发表10余篇SCI论文,相关结果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 Polymer Chemistry, 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等学术期刊上,累计被引用次数400余次。申请专利5件,其中授权专利3件。

蒋维东照片.jpg

       蒋维东,化环学院博士生导师,达尔豪斯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基函评专家。省海外留学人员,绿催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省普通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化学合成与污染物控制省重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报编委。校“652学者计划”突出学者、颜德岳院士奖教金获得者、首批高层次人才、先进科技工作者。主持国基2项(含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科技厅项目2项,国重实验室项目1项及其它纵横向项目8项。在ACS Appl Mater Inter、Org Lett、Ind Eng Chem Res、Inorg Chem Frontier、Anal Chim Acta、J Colloid Interface Sci、Dalton Trans、Dye Pigm等期刊发表论文72篇,SCI收录论文64篇。获得英国皇家化学会 2021年度Frontiers系列期刊最佳封面奖。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3件,转化专利2件。获市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2项,市自科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主编科学出版社《有机化学》教材。全国性学术会议邀请报告2次、口头报告1次,分会场主持1次。Appl Catal B: Environ、Chem Eng J、ACS Appl Mater Inter、Ind Eng Chem Res等10余种SCI期刊评阅人。

李玉龙+化环学院.jpg

       李玉龙,化环学院。主要从事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和功能材料研究。到校工作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教育厅、自贡市科技局等科研项目15项,参与科研项目近30项,在Chemical Reviews、Organic Letters、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Organometallic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期刊影响因子最高为60.622),授权发明专利15件,实现成果转化1件,参编教材1部(副主编)。入选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六届会员、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自贡市“盐都百千万英才计划”盐都科技菁英,获自贡市最美教师、自贡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序第一)、自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排序均为第一),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建设先进个人、颜德岳院士奖教金、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教师、教学管理优秀个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等奖励。

柳忠彬2寸.jpg

       柳忠彬,机械学院。长期从事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机车车辆、节能环保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部项目10余项、市厅级项目10余项,横向项目20余项。申报各类专利8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获自贡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成果“一种高温蒸汽脱硫装置”实现许可转化“威远顺欣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3万元。

王琦标照片.jpg

       王琦标,计算机学院。主要从事智能核信号分析及处理工作,先后主持青年科学基金、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等6项课题,到账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研制的在线中子测量系统已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得到推广应用。入选我校首批652青年学者(C),连续2年度获学院“先进个人”。

2寸证件照-石睿.jpg

       石睿,计算机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博/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核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核辐射智能探测方法、装备、软件研发和相关技术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项、市厅级及其它项目多项,同时主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面上)、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四川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中文核心2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入选宜宾“英才计划”科技菁英、四川轻化工大学“652青年拔尖学者”;获“宜宾市优秀青年教师”、四川轻化工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生创新基金”等竞赛和项目,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黄治国-寸照-2019.jpg

       黄治国,生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轻化工大学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自贡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宜宾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巴中市巴山优才特聘教授,第三届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食品工业管理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四川轻化工大学“652”学者,国家“白酒酿造工”、“果露酒酿造工”、“酿酒师”职业技能高级考评员,全国白酒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师。长期致力于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酿酒功能微生物、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长。发表科技论文60多篇,其中EI收录10篇,核心期刊45篇;专著10本;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省部级18项,企业横向课题12项,研究成果产业化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优秀社科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

李丽证件照.jpg

       李丽,生工学院。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面上项目、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多项省级重点实验室项目、市科技局等项目和企业横向项目,累积到位科研经费2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累积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一区1篇,二区5篇,三区2篇,四区1篇),中文核心期刊40余篇;起草并制定1项团体标准“辣鲜露”T/CCIAS007-2020 (中国调味品协会发布,2020.6.15);申请发明专利4项。现担任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宜宾市酒类食品产业促进局食品加工产业专家;“盐都万人计划”优秀科技人才称号。荣获四川省食品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自贡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自贡市第四届优秀论文三等奖。

马懿+生工学院.jpg

       马懿,生工学院。致力于食品原料的关键吸收机制和微痕量物质检测方法等应用基础问题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双功能包埋壁材,并开发基于新型壁材的活性物质微纳运载体系。相关工作在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法国农业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五粮液集团、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等10个项目支持下完成。有关成果在《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SCI一区)、《Molecules》(SCI二区)、《Spectrochimica Acta Part-A》(SCI二区)、《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SCI三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三区)等高水平杂志发表。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担任《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Polish Journal of Microbiology》《食品科学》等高水平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2019年被教育部聘为国家特约教育督导,2021年入选“652学者”。

卢天秀照片.jpg

       卢天秀,数统学院。2021年入选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21年入选四川省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20年入选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2020年获自贡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20年获自贡市“优秀科技人才”称号。近3年(2019-2021)共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A级期刊(SCI收录)13篇,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与研究生合作发表A级期刊文章9篇,EI收录文章1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篇。近3年主持科研项目3项(其中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项,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参研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孙新坡.jpg

       孙新坡,土木学院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证(岩土);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江苏省科技副总人才计划;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第二名,互联网+省赛银奖(排名第一);指导全国BIM大赛二等奖(排名第一);盐都百千万英才计划-盐都科技菁英;“盐都万人计划”优秀科技人才;652学者计划;获批颜德岳院士奖教金;龙山计划学术人才;优秀教师。主持和主研科研项目23项,纵向项目经费合计260多万元,横向项目经费合计100多万元,其中主持科研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厅重点项目1项,省教改项目1项,市级项目3项;主研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1项。著作6部,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文章10余篇,授权知识产权专利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其中3项专利已成功转化。两项科研成果,经专家评价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项目中,实现经济效益4亿元。

【自信学院黄沁元】2寸照片.jpg

       黄沁元,自信学院。承担了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号61701330,已结题,2018.01-2020.12)、教育厅项目1项、自贡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的重点项目1项、横向科研项目2项;以主研角色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3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项,达1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具有代表性的SCI、EI论文5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荣获学校首届“652学者计划”青年拔尖学者称号、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认证。

骆忠强.jpeg

       骆忠强,自信学院硕士生导师,四川轻化工大学“652青年拔尖学者”、盐都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无线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博士国家奖学金。2020-2021年获得四川轻化工大学优秀教师、院优秀党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9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与会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国际专利3项,出版A类学术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担任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Multidimension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China Communications、IEEE Acc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等SCI期刊学术审稿人,ICSP/ICICSE/ICSNC/PRAI等国际学术会议2021-2022年技术委员。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生通信全网建设技术竞赛”获得三等奖。主讲研究生《随机过程》《深度学习》等课程,本科生《信息论与编码》《EDA技术》《人工智能基础》等课程。

王小刚.jpg

       王小刚,自信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652青年学者”,“颜德岳院士奖教金”获得者;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职工考核优秀人员;2019-2020学年四川轻化工大学优秀教师。近年主持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教育厅1项,人工智能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1项,四川理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主持科研经费超50万;主持省级思政课程1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4项,公示2项,申请2项。指导本科生“挑战杯”获省级二等奖,指导硕士生“研电赛”获西南赛区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